Eureka語言學校上課篇
第一天上課前要先做分班測驗,確認學生的程度以便分班。他們把學生集中到一個教室裡,先發兩張測驗卷給所有人寫,老師批改後,視學生的程度直接分班或是繼續發測驗卷寫下去。我就這樣加寫三次寫了快十頁,好不容易寫了快兩個小時後終於結束了。後來是另一位看起來職位比較高的 老師進來,給我一本他們的教科書,上面寫著C1和C2,我才知道我是分到哪個程度。第一天先去班上介紹晃一下,然後是主任拿出地圖跟我講解在這邊生活要注意的細節—例如哪一區安全或危險、超市在哪裡,以及去哪裡申請市政府給語言學校學生的卡,可以享受很多優惠等等,真的是很貼心。
www.facebook.com/eureka.espanol |
隔天開始正式上課。語言學校的課程分成文法跟會話課兩節,上到中午一點,下午也有課可以選,有歷史地理還有DELE的課程,因為之前在台灣有念過,所以我就沒再加選下午的課程。除了第一天分班測驗比較累之外,上課的日子其實比我想像中的輕鬆,不是說老師很混,而是因為到了一定程度,課程主要集中在文法的解析應用和會話。文法課不會很死板,雖然要講解文法,但是剛上課的
會話課當然就更多練習機會了,通常都會聊當天的新聞,而那一陣子的新聞都圍繞在西班牙的經濟危機跟皇室問題上,失業率高達25%、債務問題導致要大砍預算、物價在過去幾年大攀升等等都是,還有駙馬污了幾百萬歐元逃去美國紐約躲著...種種新聞都讓人憂心忡忡,也難怪那時候會在社福局前看到抗議活動,生活的痛苦指數有夠高阿!不過即使在這種情況下,老師還是用幽默的挖苦嘲諷來面對,畢竟日子還是要過,罵完之後繼續過我們的生活。
每天集中練習以及在老師指導下,我發現我的西語對話能力進步很多。一開始我並不覺得我的聽說有增長,直到後來跟其他人接觸,才注意到我不用像以前一樣聽句子要抓「關鍵字」,而是幾乎整句都聽懂,我的反應也變快,可以及時的跟人對談,雖然沒辦法講得跟他們一樣快(西班牙人講話真是像機關槍 XD)不過大體說來是可以好好溝通的程度。所以要語言聽說能力進步,最快的方法就是在有點基礎後,把他丟到那個環境去,加上有專人指導,吸收就會很快。
www.facebook.com/eureka.espanol |
每天老師會指派一些作業,但量不會很重,大都是寫教科書附的作業二十題填空,週四晚上的量比較重,要寫一篇短文,重點是要運用特定動詞變化時態,隔天上課
班級則是小班制,班上人數大概6~8人,每天都有人沒來上課 XD 班上的同學有德國人、日本人、阿拉伯人、捷克人、挪威人和一個葡萄牙人,除了葡萄牙人是男生以外,其他剛好都是女生,有
www.facebook.com/eureka.espanol |
大部分的時候,班上固定出現的都是我們幾個女生,因為常常要練習對話,所以我們大都拿我們自身經歷來聊,像德國人妻是講她的家庭生活,她自從跟老公搬來西班牙之後,她還在慢慢適應生活,雖然有些小摩擦,不過大抵都還能解決—比如叫她老公不要把鞋子穿進室內,或請她婆婆不用每天定時送飯去他們家。日本女生她是旅遊雜誌的編輯,會講她在各國的旅遊經歷,有次老師上課說到她在水族館看到日本小孩子貼著玻璃看著魚大喊「好好吃」,結果她就心有慼慼焉地狂點頭,看來這好像不是誤會 XD 有次下課和她閒聊,她說從三年前隨著雜誌旅遊來到西班牙之後,她就喜歡上西班牙,所以她每年都會在沒工作的時候,來西班牙玩然後到這家語言學校上課。像她這樣的生活型態,既可以旅行世界各地,又有時間充電,除了是放無薪假之外,整體來說真的是很不錯!
班上年紀最小的捷克女生才20歲,正是青春年華,我常坐的位置剛好在她對面,她常穿歐洲女生都會穿的V型低領,害我總是不小心看到她的「兇器」!雖然年紀還小,不過因為她爸媽工作的關係,她從小跟著住過不少國家,英國、義大利、巴西等等,會去語言學校上課,也是因為她爸媽搬到西班牙的緣故。不過她對她祖國沒有什麼愛,她比較愛巴西,希望有天可以再回去那裡生活。
班上還有兩個阿拉伯的女生,可是她們代表的境遇真是大不同,一個比較少來上課的女生也是20歲,但已經是個媽媽,她常常跟不上課程進度,文法還停留在比較簡單的動詞變化,常常靠另一個阿拉伯女生罩她。有次她說希望課程上完就能找到工作貼補家用,全班頓時靜默了一下,老師也愣了一下才說「祝福你能找到工作」西班牙失業率25%,25歲以下的青年更是40幾%,該說她好傻好天真嗎?另一個阿拉伯女生明顯家境和教育程度比較高,她已經大學畢業了,上課也比較認真,進度也跟得上。雖然她身上的裝扮是簡單的牛仔褲和T-Shirt,但是配件很多,像頭巾包包每天都不一樣,而且還是名牌,加上講到她家裡「空間寬敞的程度」,搞不好她是全班最有錢的人 XD
也許是因為在班上大家都聊得很盡興的關係,離別的那天到來,我和同學互留了聯絡方式,約好以後有機會再見!其實以後怎麼樣誰也不知道,可能不會再見,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段難忘的回憶。踏出了平常習慣的舒適圈,獨自在異地生活和學習,感受不一樣的城市風貌,和來自不同國度的人交流,不同的思維模式激發出不一樣的結果。我已經開始期待下次再去那裡,會有什麼樣的經歷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